中文

群英论数|银行数字化转型与核心业务系统架构演进(下)

2025/08/13 112

上接《银行数字化转型与核心业务系统架构演进(上)》

作者:南天信息云计算/分布式架构首席架构师 周亚

 

两者的互动关系:协同演进与挑战

 

正向循环

数字化转型是目标,核心系统架构演进是手段,两者形成“目标-能力”闭环。

 

技术赋能业务:核心系统的分布式、微服务化架构使银行能够快速推出数字产品(如数字钱包、快捷支付)。

 

业务反哺技术:数字化转型中积累的数据和场景需求(如风控模型优化)驱动核心系统进一步升级(如引入实时计算引擎)。

 

关键挑战

实施策略:银行应当以业务价值为导向(如提升客户体验、降本增效),结合企业现状和战略目标制定实施路线图,有计划、分阶段推进架构演进,避免为技术而技术。

 

历史包袱:传统核心系统代码陈旧复杂、周边系统耦合度高,改造需兼顾平滑过渡与风险控制。

 

技术选型:要考虑引入开源技术与采用自研技术的平衡,考虑长期维护成本和自主可控性之间的选取。

 

监管合规:系统架构的演进需满足金融行业监管对系统稳定性、系统安全性的要求。

 

 

未来趋势:架构演进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

 

国家《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推动金融科技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引导金融机构更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在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架构演进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核心趋势,国内银行的实践表明,这种融合将体现在三方面。

 

技术架构与业务敏捷性的深度耦合

技术架构云原生+国产化:银行实施云原生核心系统支撑高并发与弹性扩容,并选择“云基础设施+分布式微服务+分布式数据库”全栈国产化架构。

 

新技术支撑业务创新:核心系统融入AI能力实现体验升级、智能风控、智能运营;Serverless与事件驱动架构支持按需资源分配,降低运营成本,适应突发流量;区块链技术重构支付清算流程,实现跨机构协同。

 

数据能力与智能应用的闭环融合

银行将会更加重视数据要素的重要性,利用智能算力让数据资产得到有效利用。

 

银行将继续完善数据质量管控和治理体系,全面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实现全域数据统一管理和融合共享。借助大数据、隐私计算等技术优化风控模型和金融产品设计,利用AI技术释放数据价值,实现从“数据治理”转向“数据创收”。

 

组织能力与文化转型

组织能力升级:调整企业顶层设计推动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打破部门壁垒,优化组织办公流程,提升数字化效能。

 

敏捷团队与知识迭代:注重自主设计研发,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技术栈自主可控和敏捷开发能力提升。

 

流程与制度优化:结合系统平台完善管理流程,简化管理复杂度并降低成本。

 

在金融科技重构银行业竞争格局的当下,银行数字化转型,从表象看是科技创新的应用,其内核实质上是企业价值链的重塑。核心系统作为承载金融交易、账户管理与业务规则的技术中枢,其架构演进往往成为转型成败的关键支点。两者呈现“双向驱动,动态耦合”关系,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带来客户体验、实时风控、生态开放的诉求,倒逼核心系统突破传统集中式架构的刚性约束,向敏捷化、分布式、微服务化、云原生方向跃迁;另一方面,新一代核心系统通过解耦业务能力、变革生产流程、提升响应效率,为数字化业务创新提供原子级支撑能力。这种从“后台账务系统”到“数字化创新引擎”的转换,标志着银行科技力量从技术支撑型向价值创造型的进化,助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社会功能定位从传统的“经济服务者”向数智化“普惠生态赋能者”的角色跃迁。  

 


线上展厅
获取方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