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群英论“数”∣回归本源,避开数字化转型焦油坑(二):为什么时常对焦油坑束手无策?

2022/12/05 3491

文:戴敏

南天信息金融科技首席架构师

 

数字化时代导致失败的因素有:官僚作风、封闭自大、管理队伍老化、规划不当、投资短视、技能和资源不足等。若想取得成功,企业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创新,以数字化技术进行的应用研发为基础,建设新的敏锐洞察能力、更智慧优化的决策能力、更快速有效的执行能力,但创新者的窘境常常是会有大得多的风险需要面对多得多的焦油坑。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焦油坑的出现不是个例,能否形成正确认知,决定了后续采取的举措是否具有有效性和经济性。对于焦油坑的正确认知能让企业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对策,而且,是否出现这类焦油坑也可以印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方向是否正确(真正的数字化转型会对业务及支撑其IT的实施产生较大的压力和变革,除非有正确认知为基础的针对性措施,否则出现焦油坑是必然的),这也许能给予我们坚持数字化转型战略更坚定的信心。

在系列文章的第二部分,我们来分析一下是什么引发了数字化转型的焦油坑,以及为何延续信息化的转型及实施思路在面对数字化转型焦油坑时显得束手无策,往往要被动接受跟不上市场挑战者及实施中的延期、响应慢、成本倍增、质量不达标等负面影响。

一、数字化创新引发了焦油坑

数字化转型需要面对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中的“混沌边缘”,在混沌边缘会产生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在保障整体秩序稳定基础上的带有明显新特性的创新业务、产品、服务。数字化转型的落地实施需要实现对这些创新业务、产品、服务及其新特性进行支撑。但企业的创新本身就存在与原有业务在边界和逻辑关系上难以明确且还会动态变化的难题,且原有业务也会持续有IT建设的诉求,这使焦油坑产生的原因笼罩一层迷雾:是创新、原有业务的常规运营还是技术常规迭代引发了焦油坑?再叠加上数字化转型中为了提升建设、运营的效能,引入的新技术体系、新架构思想、新软件工程实践和配套的新实施工艺、新框架、新工具等,在全面的数字化转型落地实施中,很容易引发数字化转型的焦油坑,正确识别焦油坑的实质缘由及类型并据此采取合适的措施成为严峻的挑战。

 

二、容易引发焦油坑的其他场景

1、困境场景

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地展开,部分行业已经有监管视角、行业视角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指导意见、战略规划指引、白皮书等。所有的工作最终必然要落到实施上,规划需要分解为很多大大小小的实施项目、工程,以逐步实现对业务的不同层次的数字化支撑,技术实施只是整个数字化转型中的一部分,很多情况下也是相对容易的一部分。

如果处于数字化转型中,即正处于对原有业务、组织、技术支撑的演进或变革中,以下这些困境场景通常预示着数字化转型焦油坑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这些场景的出现原因,除了各类具体工作中个性化的问题外,还有相同本质的问题,即缺乏足够的业务产品、业务服务的领域内或跨业务领域的数字化支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些场景都是企业创新者们对一些关键点上进行突破的尝试,但这些点太需要体系性的业务产品和业务服务领域的数字化支撑能力了。

• 微服务。微服务的落地实践已经开展几年了,但业务部门还是缺乏与转型相匹配的体验,与微服务落地前相比变化不大,产品和服务的领域内、跨领域运营和创新依然困难重重且建设缓慢。企业采用了相对高成本的成熟平台,提升了技术开发效能,但这种效能的传导在技术与业务间有较大损耗,甚至在真正实施了微服务化之后,产品和服务的协同较原来更困难了,毕竟更小、更多的独立单元意味着更复杂的协同和更多的冲突。更糟糕的是,技术领域需要面对较之前大幅度增加的复杂性和异常,因为伴随微服务化而来的也有更复杂的系统设计和新的支撑技术。类似微服务这样的复杂技术引入,附带的必然有相当的复杂性成本,从经济性的角度,需要其能够支撑真正的业务敏捷性,大幅提升企业内外部融合创新效能,快速上线即时、个性化的新组合产品、覆盖新产业生态的聚合服务和产品、能实现数据要素价值化的新产品。

• 低代码。除了企业内部办公场景外,业务产品、服务的场景中对低代码引入、低代码场景建设的成效不足。问题不是难以找到业务无代码编排创新的场景,而是缺乏足够数量的具有良好设计和实现的业务元素,来支撑这种无代码快速创新。

•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的应用似乎局限在了操作的人工替代层面,实现智能化业务的距离还较远,很难通过RPA实现高价值人机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毕竟“机制”、“可协同性”、“工件(artifacts)”缺一不可,而工件需要良好的设计和长期不懈的数字化实践来支撑。从这个角度上,数字化转型的业务敏捷性组件基础设施,也许是RPA成为数字化主力之一并大放异彩的有力支撑。

• 业务中台。随着业务中台实施较之前遇冷,应该思考在部分互联网服务业务创新中成功的业务中台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受挫的原因。由于缺少支撑数字化转型目标的较好抽象、设计良好、具有领域视角价值的业务产品、业务能力单元、业务服务单元及支撑其创新的平台(容器、适配器、组装器等),中台实施最有价值的部分可能只剩下了技术平台,且相当一部分技术平台还是在其所支撑对象特性不够明确,甚至存在一定偏差情况下建设的,可想而知此种中台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全新价值主张的支撑极其有限。

• 容器、服务网格。容器、服务网格飞速发展,在可观察性、流量管理、安全性和策略上体现了更进一步的简易性和可用性,升级后的集群浏览器类似IDE(集成开发环境),集成了管理、部署、日志、命令行、自定义的应用程序监测报警,可视化能力和应用市场也极大提升了可管理性、可观察性,持续交付“控制面”已经支持分阶段自动化部署的持续交付。但这些创新技术还是容易回到老问题上,高昂的新技术成本并不是总能促成能体现足够价值的业务创新。更不妙的是很可能业务发展反而受制于高昂的新技术成本,当没有足够经济性支撑的时候,成本问题会被放大,产生更大的制约,消减转型积极性和转型的战略定力。

上述场景中预示着焦油坑的出现,到了这个阶段已经难以回到(但不是完全不可能或不值得)数字化转型之初来设计、实施焦油坑的应对方案和措施。这个阶段在面对焦油坑时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完全以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为首要目标,同步优化实施规划,在实施工程中开始单点、单领域地推进业务敏捷性组件基础设施建设,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对比转型之初即规划、实施相应的方案和措施,这种方式下数字化转型实施工程的整体工期、质量会受到相当的负面影响,而且容易因业务敏捷性组件基础设施缺乏体系性而导致TCO(总拥有成本)有极大的不经济性。另一种选择是:在实施工程中降低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要求。虽然可以部分满足成本、工期的要求,但对工程实施质量,特别是对战略规划中业务敏捷性具体目标的支撑会有较大的缺失。从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的角度,按照第二种选择进行的实施工程无法达到原战略规划中的目标。

2、困境场景产生的根因

抛开业务、组织、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从成体系的数字化系统建设角度来看,困境场景产生的根因在于数字化转型之初缺乏业务敏捷性组件基础设施的支撑,或者说如果各个数字化系统、场景的建设有业务敏捷性组件基础设施为基础,各类新旧数字化服务之间的协同、编排、组合的设计、开发、测试、发布等能力以业务组件为基础构建,则可以帮助我们避开或减少数字化转型焦油坑,快速、弹性地响应产品、运营、市场的需求,实现业务产品、服务的快速调整、完善、创新、乃至实现新价值主张。

业务敏捷性组件基础设施包括面向业务敏捷性的业务组件及其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可考虑以分布式、弹性支撑能力较强的ServiceMesh/FaaS技术产品或框架为基础建设,围绕业务组件及配套的其他应用组件(如Gateway、Adaptor、Transaction Management、Product-Combination Management/Service-Combination Management、Product-Portfolio Management等)提供以微服务架构为基础的治理、devops、安全及权限等。在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中支撑组件建设的技术架构、应用架构在各个行业内有相对成熟的积累,技术体系的成熟度也相对较高,因而不是本系列文章讨论的重点。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数字化转型的业务敏捷性组件基础设施”代表的业务组件化,虽然也需要分布式、微服务等技术体系的支撑,但在当下这些都是相对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对于善于学习技术的软件开发团队而言,新的系统开发、构建、运行及维护技术是相对而言最擅长的部分,因而不纳入我们讨论的范围。“业务组件化”的名词出现的较早且一直在演进,组件在软件领域也早就存在,但只有当组件的方法体系、设计体系、开发体系、运行体系具有足够的生产力支撑后,才能真正落地,这就如同很多优秀的开发语言背后都有各类先进的开发体系做支撑一样。

我们对业务组件化将从本源分析、实施路径的角度展开,既会讨论业务组件化落地的难点也会给出实施建议,欢迎继续关注。

 



线上展厅
获取方案
返回顶部